廊坊市图书馆 举办古籍修复讲座
活动现场,国家级非遗项目“全顺斋”古籍修复技艺第四代传承人亢长山授课,吸引30余名读者参与。亢长山系统梳理了古籍修复技艺的历史脉络。他指出,唐代以后随着雕版印刷术普及,纸质印本书的修复逐渐形成标准化流程,至明清时期已发展出“补、衬、托、裱”等完整技艺体系。
活动现场,国家级非遗项目“全顺斋”古籍修复技艺第四代传承人亢长山授课,吸引30余名读者参与。亢长山系统梳理了古籍修复技艺的历史脉络。他指出,唐代以后随着雕版印刷术普及,纸质印本书的修复逐渐形成标准化流程,至明清时期已发展出“补、衬、托、裱”等完整技艺体系。
14日,适逢国家级古籍修复技艺传习中心湖南传习所第一批学徒出师评审会举行之际,湖南图书馆创新推出“古籍修复知识库系统”。
10月14日上午,国家级古籍修复技艺传习中心湖南传习所(以下简称“湖南传习所”)首批学徒出师评审会在湖南图书馆举行。国家图书馆(国家古籍保护中心)副馆长魏崇,国家古籍保护中心办公室副主任(主持工作)萨仁高娃,国家古籍保护中心办公室培训组组长杨照坤,国家级古籍修
古籍作为联通古今文化的重要介质,它带着浓缩的生命记忆,在浩如烟海的书卷里,记录着旧时过往的点点滴滴,保存着文明的火种,是现代人窥知过去世界的窗口。北京琉璃厂大街的中国书店内,有一种传承百年的技艺——古籍修复。古籍修复师如同救死扶伤的医生,他们愿意用一生去守护的
9月19日至23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三届职业技能大赛在河南省郑州市举办。本届大赛由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主办、河南省人民政府承办,以“技能照亮前程”为主题,是新中国成立以来规格最高、规模最大的综合性国家职业技能赛事。甘肃省古籍保护中心作为国家级古籍修复中心、国家
当最后一页古籍在修复师手中完成压平工序,鄂尔多斯市图书馆2025年度古籍修复任务画上了圆满句号。今年,古籍保护中心的3位馆员与3名古籍修复师组成的修复团队,用匠心与技艺完成了两千二百余页古籍的修复工作,使沉睡的文明碎片重焕勃勃生机。对鄂尔多斯市图书馆的馆员而言
在国家图书馆古籍修复中心,修复师们正专注修复破损古籍。他们运用传统技法,如揭页、补洞、托裱等,结合现代科技手段,让古籍 “重获新生”。近年来,古籍修复技艺传承受到重视,高校开设相关专业,培养专业人才。古籍修复不仅保护文化遗产,更让后人能领略古代文献的价值。
9月11日上午,由省文旅厅、省总工会、省妇联联合主办,省图书馆(省古籍保护中心)、嘉峪关市图书馆、嘉峪关市五一路小学共同承办,甘肃润心社会工作服务中心协办的“典籍沐初心传学及古今”——“第五届陇韵书香季”小小古籍修复师进校园系列活动第十一站暨嘉峪关市图书馆“书
9月11日上午,由省文旅厅、省总工会、省妇联联合主办,省图书馆(省古籍保护中心)、嘉峪关市图书馆、嘉峪关市五一路小学共同承办,甘肃润心社会工作服务中心协办的“典籍沐初心传学及古今”——“第五届陇韵书香季”小小古籍修复师进校园系列活动第十一站暨嘉峪关市图书馆“书
浙江图书馆古籍修复师汪帆的新著《补书》,是其继《寻纸》之后潜心推出的又一力作。书籍以“寻得好纸来补书”为线索,既延续了前作对纸张材料的探索,又开掘了古籍修复技艺的精微世界及人文底蕴,将看似冰冷的技术操作升华为对古籍生命与文化传承的体悟,使其价值远超技艺指南的范
在文化传承的时代背景下,古籍修复已超越残卷补缀的传统技艺范畴,成为关乎文明记忆守护的重要命题。2007年《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古籍保护工作的意见》颁布,标志着我国古籍保护工作进入全新历史阶段。近二十年来,随着“中华古籍保护计划”持续推进,古籍修复事业实现